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包括( )
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③地主土地私有制④国家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
A.晋国的税制改革 B.齐国“相地而衰征” C.鲁国的“初税亩” D.商鞅变法
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的有( )
①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④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农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不包括( )
A.芍陂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白渠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
A.猪骨骨核 B.贮粮窖穴 C.稻谷遗存 D.炭化谷粒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