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战国的军功爵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唐朝的科举制 D.明代的科举制
《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枢密使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
B.枢密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
A.中央与地方地位趋于平等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
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 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15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种最根本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后者中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不过是些卑鄙的阴谋家;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远法三代,近采秦西,合科举于学校;自京师以讫州县,以次立大学小学,聚天下之进才,教而后用之,入小学者比诸生,入大学者比举人,大学学成比进士。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基本观点。他是如何以选官为例解释这一观点的?(7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梁启超在选官方式上与卢梭的主张有何不同?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8分)
(19分)消费文化决定于经济发展,也影响经济的发展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
年 代 |
历史时代 |
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
5世纪至15世纪 |
中世纪 |
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 |
现代前期 |
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 |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
现代时期 |
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居民生活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食”消费,20世纪末,“食”消费开始让位于“衣住行”,并且“衣食住行”的档次和质量也在提高。
——2002-11-08中华网新闻中心
材料三 高盛集团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消费奢侈品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且,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经历了多年的消费压抑后,近十几年来,中国人的消费热情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但从一开始,我们的消费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就夹杂异化的“基因”即炫耀性消费——通过购买一些商品以显示自己的财富,从别人的赞扬和嫉妒中,得到虚荣的满足。在发达国家,人们用于奢侈品消费的一般占个人收入的4%左右。而在中国,一些人敢把40%的收入花在购买奢侈品上。很多人的自身财富甚至不足以支撑奢侈品的消费。
——2011年04月08日 22:50 经济观察报
(1)据材料一,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6分)
(3)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3分)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有什么变化?(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