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哥孛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哥孛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Laws)和制度(Institutions),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帝复英王乔治三世》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4分)
(2)你认为材料二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停滞性"的结论是否切实?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3分)
(3)如果你同意"停滞性"的结论,请再分析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2分)
(4)根据材料三,我们从乾隆帝复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怎样的情形?(2分)
新闻报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紧紧把握着时代的脉搏。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美国时代周刊以美国人的视角透视世界,日本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观察下列《时代周刊》有关日本的封面回答问题。
(1)美国频频关注日本,体现了美国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关注。请分析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4分)
材料二 为期两天的欧盟首脑会议11日在布鲁塞尔闭幕。会议讨论了未来10年欧盟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0战略”的基本框架,目标是将欧盟建设成为更具竞争力及更加“绿色”的经济体。
——— 新华社记者潘革平
(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欧共体成立之后,欧洲国家为成为“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做出了哪些努力?(3分)
材料三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3分)
材料四 ……虽然我们是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但这并不必然等于人们之间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我觉得国家之间一定要怀着换位思考的意识,抱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来承认和照顾彼此的合理利益需要,这样才能够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增加共识。中国向来有礼尚往来、子诚我信的优良传统,我们愿意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
————据《人民日报》中国外长谈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
(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以来,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的主要表现?(3分)导致新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发展变化的因素是什么?(2分)
下列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B、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C、政府对工业企业采取不干涉的态度 D、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着了迷。”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对“工业革命”这一概念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发明机器的过程 B. 发明和使用机器的过程
C.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过程 D.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过程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利用网络查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