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从“千耦其耘”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井田制的崩溃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D.均田制的实施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都江堰在此次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堰体基本保存完好,只是鱼嘴出现了裂缝,当地已经做了灌浆加固处理。这一至今为当地人民输送涓涓清流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修建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使用畜力水排鼓风冶铁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关于我国早期农耕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最早在长江和珠江流域形成规模 ②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稻的国家之一
③在发展初期已显露出地域差别 ④以种植业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