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东亚指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包括濒临太平洋的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十国。在古代,东...

东亚指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包括濒临太平洋的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十国。在古代,东亚曾经出现过文化共同体和经济贸易商业圈,各国相互往来频繁。今天东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域之一。中国是东亚的重要部分,中国的发展与东亚的发展具有紧密的相互依存性。

材料一  古代中、日、朝三国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从中国的隋唐帝国时期开始的。此前三国的交往,可以称为早期的交往。从朝鲜半岛的历史来讲,从箕氏王朝到卫氏王朝(公前11世纪中期~前2世纪中期),它们的建立者和统治阶层都来自中国移民。秦汉时期辰韩深受秦文明的影响……古代中日之间的交往,据推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一带先民,就可能有人从海上移民来到日本列岛。徐福东渡的传说,实际上是秦汉之际中国人渡海移民到日本的一个缩影。文献记载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是在两汉时期,汉光武帝赐金印于倭王,则是一个典型的实物例证。古代朝日之间的交往,先期主要表现为移民风潮。当时从朝鲜半岛来到日本的移民,既有朝鲜人,也有生活在朝鲜的中国人。移民为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汉文化和生产技术,大大促进了日本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

  (1)据材料一,古代中、日、朝三国早期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2分)?这一时期的交往,中国对当时东北亚社会发展有何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隋唐时期,三国社会发展、交往内容与早期交往相比又有什么新变化(5分)?

 

材料二  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政府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宋政府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解货物,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宋会要·蕃夷》),宋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以此作为扩大贸易额的奖励。市舶之利在两宋国家财政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宋高宗绍兴廿九年财政总收入为四千万缗 ,而市舶司竟获二百万,居岁入总数二十分之一。” 

材料三 宋朝经济大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或许可 以恰当的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革命产生出直至19世纪仍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东京城打破了唐朝长安城坊市分离封闭的商业结构,《清明上河图》显示了商业气息的浓厚,宋时的商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公元1201年)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如此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在当时世界恐怕是绝无仅有的。金属货币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最早的纸币产生了。到南宋,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在12世纪中叶发展为建有流通职能的纸币。(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说明: 6ec8aac122bd4f6e(2)读图,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港口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什么地区(1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分布在图中的哪些区域(1分)?说明理由。(2分)

 

(3)依据材料,分析宋朝 “商业革命”出现表现及主要原因。(5分)

 

材料四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五月戊辰,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占城在今越南中部地区)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之高仰者,莳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后又种于玉宸殿,帝与近臣同观,毕刈,又遣内侍持于朝堂示百官,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稍小,不择地而生。(《宋史》)

(4)据材料四,宋真宗要解决北宋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什么问题?(2分)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用了哪些办法?(3分)

材料五  玉米、番薯、马铃薯原产于美洲,适应于山地及贫瘠土地种植。玉米约于16世纪中叶分3路传入我国:西北陆路自波斯-中亚-我国甘肃-黄河流域;西南陆路自印度-缅甸-云南-川黔;东南海路由东南亚-闽广内地。清乾隆中期到嘉、道年间,是玉米大规模推广时期。嘉庆以后,玉米在全国普遍栽培,流民在玉米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番薯是16世纪后期(明万历年间),从东南亚传入我国闽广地区,一条途径是从越南传入广东的东莞和电白;一条是经南澳岛传入福建泉州;再就是由菲律宾携种至福州。17世纪后期向江西、湖南及浙江、江苏沿海地区扩展,18世纪中叶遍及南方各省并向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扩展。……17世纪中叶荷兰人把马铃薯带到台湾,传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18世纪,传教士、商人将马铃薯普通栽培种从欧洲带到我国。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是说明,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能够传入、并在中国推广种植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作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

      

 (6)唐宋、明清时期,与东南亚(南洋)地区的交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

      

 

 

(1)据材料一,古代中、日、朝三国早期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2分)?这一时期的交往,中国对当时东北亚社会发展有何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隋唐时期,三国社会发展、交往内容与早期交往相比又有什么新变化(5分)?      早期:形式——移民,文化技术交流 2分            影响——中国移民带去先进的华夏文化和生产技术,推动了日、朝两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2分      隋唐:发展——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空前繁荣时期;1分 朝鲜半岛由新罗结束了三国并立局面,实现了统一;1分 日本国家统一后,通过大化改新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变迁。1分            内容——三国之间,政治上使节往返密切、经贸联系紧密、文化交往频繁。2分 (2)读图,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港口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什么地区(1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分布在图中的哪些区域(1分)?说明理由。(2分)    港口:中国的东南沿海。1分    对象:西洋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地区1分 理由:这一地区较密集的分布着当时中国人认识记载的众多国家; 中国与这一地区的国家交往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临近  (任意两点都可给2分)   (3)依据材料,分析宋朝 “商业革命”出现表现及主要原因。(5分)      表现:外贸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拥有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商品流通量 1分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唐朝时期的时空限制,城市商业气息浓厚 1分            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出现了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 1分      原因:唐宋政府重视对外贸易,设置机构管辖;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利用民间力量招商 2分 (4)据材料四,宋真宗要解决北宋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什么问题?(2分)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用了哪些办法?(3分)       问题:江南经常出现的旱灾,缺乏适应旱地种植的作物 2分       办法:将从越南传入福建的占城稻种分给江、淮、两浙三路旱灾地区  1分             派转运使张榜公示占城稻的种植方法 1分             在玉宸殿种植,亲自考察、展示推广 1分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是说明,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能够传入、并在中国推广种植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作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       因素: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者侵略亚洲,将其传播到中国周边地区,1分             东南亚各国长时期与中国经贸文化联系密切,充当了传播桥梁  1分             国内居民迁移(流民)充当了传播媒介 1分       影响:适应并推动了中国人口增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宜劳动力,又阻碍了农业技术的进步 1分    有利于中国经济作物的种植,出现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1分             不宜农地区被开垦为农田,恶化中国山区生态环境 1分    (6)唐宋、明清时期,与东南亚(南洋)地区的交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       高产、适应性强的农作物传入,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中国人口总量       对外贸易,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两宋时期商业革命的出现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8年,希特勒为吞并苏台德区,制造的借口是

A.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     

B.犹太人、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应腾出生存空间

C.为德意志少数民族争取利益                  

D.对犹太人、斯拉夫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查看答案

1759年,清政府经历了近70年终于平定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叛乱、割据势力。乾隆皇帝为了鼓励新疆各族人民发展生产,对一些地区和民族免税,并通过内地省份的“协饷”(类似于今天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发达地区对口支援)为新疆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经费支持。1760~1911年,清政府拨给新疆的协饷和专饷,总计高达近4亿两白银。(齐清顺《清代新疆的协饷和专饷》)据此回答1-2小题

1.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平定的西北边疆叛乱割据势力是指

   A.准噶尔部贵族、回部贵族叛乱                B.噶尔丹叛乱、三藩之乱

   C.大小和卓叛乱、土司叛乱                      D.郑氏割据势力,三藩之乱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清政府管辖新疆、发展新疆经济采取的措施中没有

   A.平定叛乱割据势力    B.免税、内地省份对口支援   C.设置行政机构         D.改土归流

 

查看答案

对横穿朝鲜半岛的北纬38º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接受日军投降以此线分区进驻朝鲜半岛       

B.1948年在38º线南北分别建立了政权,半岛分裂

C.朝鲜战争爆发,中朝军队与美军在38º线反复争夺   

D.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38º线成为南北朝鲜分界线

 

查看答案

 表2   1851~2010年159年间,人类共举办了41届世界博览会,其内容主题统计情况如下表据表2回答1-2小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1.1876年~1933年美国举办了6次世博会,美国在这6届世博会可能展示的没有

   A.有线、无线通讯设备      B.清洁能源设备    

C.内燃机驱动的交通设备   D.电影电视等新出现设备

2.1935年~1998年,60余年共举办了20届世博会,以人类的交流、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题,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世界大战使人类反思,技术的进步并没有带给人类和平友好 ②意识形态争斗、文明形态差异,导致人类的猜忌、敌对、对抗的教训 ③工业文明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的索取,自然生态环境恶化 ④种族歧视、种族迫害,导致自由民权运动兴起 ⑤人类基因组工程,加深了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认识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对人才选拔、管理、任用,是一国政治文明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1-3小题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得人才者,得天下。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

 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                  

B.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

C.熟读儒家经典,有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        

D.文学之士,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

2.康有为办万木草堂、梁启超办时务学堂与洋务派近代教育在培养人才的目的上不同的是

A.推进向西方学习,培养熟悉西方文化的实用人才    

B.传授优胜劣汰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做准备

C.学习西方工艺技术,培养企业和外交人才         

D.为青年传输民主共和思想,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3.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参见图7),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当年夏天,全国高考报名的青年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②恢复高考,揭开了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序幕 ③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恢复工作,抓全国教科文工作的成就之一 ④中国社会在动乱之后,重建社会公平的努力之一,为改革开放准备了人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