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这点可以由下面事实证明,即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克伦威尔和罗伯斯庇尔等。”恩格斯这段话的基本观点是
A.历史可以任意假设 |
B.英雄人物可以决定历史进程 |
C.历史的发展完全是偶然的 |
D.时势造就英雄人物 |
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个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举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
A.两党的意见趋于一致 |
B.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
C.国民的民主素质比较高 |
D.所谓选举,不过就是做戏 |
“一些思想家仍是传统的基督徒,而有些人渐渐成为无神论者。”这一现象发生在
A.古代希腊 |
B.文艺复兴时期 |
C.宗教改革时期 |
D.启蒙运动时期 |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巨变”是指
A.由闭关走向开放 |
B.由专制走向共和 |
C.由落后走向富强 |
D.由愚昧走向科学 |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
A.洋务派 |
B.顽固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制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一现象,最能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A.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
B.地区、行业间的社会分工发展 |
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
D.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