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无论是衣食...

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风俗习尚,还是邮电通信、大众传媒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这种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 。……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民众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此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现代化方面有何进展?

材料三   19世纪50年代上海知识界曾经有人对国家不正式开设外语学校不满,认为当时会几句外语的“类皆无赖、赤贫、愚蠢、寡识之流,于其政治得失、制度沿革毫不关心。至于中国文士,多鄙之而不与交,于其性情日益隔阂,于其国政民俗,终罔有所知”。60年代签订《北京条约》时由于没有自己的翻译人才而屡屡吃亏的清政府吸取了教训,开办了中国第一个语言学校——同文馆。与此同时,上海等地在通事(注:翻译)、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这种英语读音不准。而且所用汉字与汉字本身的字义相距甚远,所以颇令人匪夷所思,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

                 ——摘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掀起了一股持久的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的热潮……今天世界上又到处涌动着学习汉语的热潮,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成为年青人的新宠……目前海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人,100个国家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

                            ——摘自孙逊《世界“汉语热”与当代大学中文系的使命》

(2)据材料三,分析当时推动国人学习外语的因素。(3分)分析材料四所述“汉语热”兴起的时代背景。

材料五  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 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上海研究资料》

材料六  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运行试验中创出394.3公里的时速的场景。它也预示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3)材料五、材料六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进步,请分析推动近现代中国交通事业进步的原因?

 

(1)态度: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与赞赏。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在法律上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因素:进一步了解西方国家;政府培养翻译(或外交)人才;中外贸易交往;谋生的需要。   时代背景:中国对外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市场广阔;外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原因:工业革命在中国的扩展、人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先进中国人的推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有计划的交通建设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的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科技的进步等。 【解析】第一问考察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民众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第二问考察学生阅读归纳信息的能力;第三问材料提供思考范围,主要依据教材分析近现代中国交通事业进步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根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

                                            ——《中共八七会议决议》

材料二 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冲破日寇蒋贼的万重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

                                      ——《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材料三 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筹,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请回答:

(1)比较三则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2)导致党的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起了什么作用?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列宁曾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阅读下列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的论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政府和汉代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是采用委员制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既然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则建立民国就必然成为另一时代主题。问题是建立哪一种模式的民国呢?以孙文为理论骨干的革命党人,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当时的“美国模式”。所以辛亥革命以后的民国,便是一个美国模式的民国。……不幸的是,这个生吞活剥的美国模式在中国实行起来却完全走了样。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黄炎培:“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和黄炎培的谈话(1945年7月)

请回答:

(1)钱穆对唐代政治的评论,其历史依据是什么?近代有学者认为:从唐代中央政治特点来看,中国古代也存在民主成分。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这句话?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模式的民国”的表现和结果。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4)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史实说明“新路”的特点。

 

查看答案

《20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B.《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C.《马关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

显错误,它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查看答案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签署了“双十协定”                  

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