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第八表,第...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的反映的实质是

A.罗马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A.心即理也                                B.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C.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D.理是万物本原

 

查看答案

图9为出土的一套东周时期的“9鼎8簋”,按照当时的礼乐制度状况,这套文物最有可能出自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周天子墓葬       B.诸侯国君墓葬        C.士大夫墓葬        D.士的墓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闲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5世纪一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航路开辟。(2分)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19世纪40一60年代)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而当时,在1万人中的大学生: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秦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分别指哪些时代?(3分)

 

(2)材料二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4)材料四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并说明促成这一

局面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方式。(3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材料二: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三: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3分)

 

(2)材料二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1分)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原因?(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三分析其成因。(2分)

 

(4)新中国过渡时期,材料中的民族工业是如何获得新生的?(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