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是什么才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我自信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由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法国某启蒙思想家的名著

材料二 在自然法则下面,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的权利。                                          ——杰斐逊

材料三 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时,也是办不到的。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     ——潘恩《常识》

材料四 我们认为下列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    ——美国《独立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源于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什么著作?(4分)

(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1分)

(3)材料三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其依据何在?(4分)

(4)材料中阐述的北美独立的理由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1988年,“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斯多德

材料四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

材料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问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斯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4分)

(4)结合材料四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隋炀帝时营建,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贞观政要》

材料二 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旧唐书·马周传》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目的是什么?(3分)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3分)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  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也:亟役万人,暴其刑威,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也,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六国者,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回答:

(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3分)

(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的灭亡有无关系?结合材料,应该怎样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