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三: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

材料三: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

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

数十年,但在人数上,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情况大事年表

1895年

御史杨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学习。

1896年

清朝驻日公使带赴日本学习的13名使馆学生为中国学生留日之始。

1898年

各省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派遣留日学生。

1900年

留日学生达140余人,成立励志会,创办《译书汇编》翻译欧美启蒙思想家名著。又改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的中国青年会。

1901年

清末新政开始,官费、私费留学的高潮掀起。当时的留学地域,英美德法俄各国皆有,但东渡日本者占90%以上。留学生秦力山在孙中山支持下创办《国民报》,宣扬革命救亡。这年,陈独秀因宣传反清被迫逃亡日本留学。

l903年

留日学生达到1300余人。留学生黄兴、陈天华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提倡“鼓吹、起义、暗杀” 以“实行民族主义”。此后,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游学译编》、《浙江潮》等与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革命宣传相呼应。

1905年

留日学生激增,一年后达到12000余人,以江浙、两湖、广东和四川为最多。这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8分)

 

 

(4)近代中国留学教育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进。根据材料

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06十年间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

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10分)

 

 

(5)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日两国间留学教育兴起的共同原因。(2分)

 

 

 

(3)目的:加强与唐朝的政治联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2分)因素:唐朝统一强盛,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日本当时落后、政府民间都重视向先进国家学习;中日之间海上交通便利。(6分,回答其中3个要点即可。) (4)事件: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末“新政”的推动;日俄战争日本的胜利。(4分。回答其中4个要点即可。) 作用:壮大知识分子队伍,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预备了大量人才;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6分) (5)对方文化先进;两国距离较近;有长期交往的基础;国内面临严重社会危机。 (2分,回答其中2个要点即可,若有其它言之成理的回答,可酌情给分。)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度与我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的交往渊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中印两

国就有往来,隋唐时期交往就更为频繁。孟加拉、印度半岛东西两岸,经常有中国商

船泊港;印度的商船也经常到广州、泉州来贸易。唐朝输往印度的商品有麝香、丝织

品、瓷器及铜钱等。从印度输入的物品有宝石、珍珠、棉布、胡椒等。在唐代中印文

化交流史上,两国的佛教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两位高僧……。

材料二:马克思针对英国侵略印度的结果断言:“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

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

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材料三:……从1949年,印度成为第一个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开始,

    两国进入“蜜月期”。1954年10月,尼赫鲁

    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

    东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心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

    的一段佳话。

——《南方周末评论:龙象相邻--中印关系历史

与现实》

材料四:独立后的印度政府为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实行了具有本国特

色的发展模式: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宏观管理机制,现代工

业与农业结合的经济模式,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发展战略,利用国外资源与自力

更生结合的发展方针等。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印度经济模式虽然存在着问题,但获得

了一定的成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开始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再一次证明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大

促进了印度经济实力的增长。

——李大薇《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唐朝时印度称谓叫什么?(2分)材料中所说的“两

    位高僧”是指哪两个人?分别说明他们对中印文化交流的突出贡献。(6分)

(2)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在印度要完成的“双重使命”的涵义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这一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10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中印关系史上取得的最重大成果是什么?有

     何重大意义?(4分)

 

 

 

 

(4)据材料四,改革后的印度经济体制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形成

     这一相同点的根本原因何在?(4分)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重要启迪?(2分)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应是

①进入了“滞胀”阶段,通货膨胀严重

②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慢

③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呈现出经济繁荣景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结合图7信息和相关知识,下列关于“三巨头”及其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都讨论了处置德国的办法            ②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③都加快了世界大战的结束            ④都作出了建立国际联合组织的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在一个小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从1921年开始,苏俄在工业生产中尝试的“特殊办法”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经营               D.扩大企业自主权

 

查看答案

启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鸠都是分权学说的倡导者。他们主张“行政权”由

A.总统掌握        B.君主享有         C.议会控制         D.人民共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