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资治通鉴》,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

《资治通鉴》,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以下对《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

    B.经过皇帝钦定,为正史之作

    C.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

    D.取材广泛,政治、军事、民族关系兼经济文化的历史人物评价都非常翔实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查看答案

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自派出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年1月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在北京公布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日学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所接近。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材料二:图17为出版于某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最醒目的是图画新闻“战争后旅顺的惨状”,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怵目惊心。

材料三:西方学者写的《菊花与刀》,它认为日本文化“知耻而不知有罪感”,形成了日本的耻感文化。只有羞耻之别,没有善恶之分;不懂安心,只知心安,侵略无罪。耻感文化核心依然是天皇。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参与下完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

材料四: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我们作为国会议员,必须放弃我们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观点,吸取教训,协助建设一个和平的国际社会。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材料五: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5分)

 

 

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报道的是中日的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说明为何日本军队在战争中对平民如此残忍地大开杀戒?(5分)

 

 

3.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2分)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日本众议院1995年6月9日的《终战决议》为什么是错误的?(4分) 

 

 

5.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2分)

 

 

 

查看答案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五: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4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2分)

 

 

 

 

3.材料四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

 

 

 

4.材料五提到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指什么? (3分)

 

 

查看答案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刻的感情。由于历史发展阶段和具体历史环境不同,爱国主义的内容和重点也有所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国安得不强?

材料二  呜呼国民!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背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险,以及朝夕企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已有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噩耗传来,黯天无色。                                ——以上材料均引自《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三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开始领导禁烟运动

1843年,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发表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9年,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在“自强”、求富的旗号下创办一批近代的工业、教育和国防事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事业

19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19世纪70年代,早期维新派提出“商战”思想1894年,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

1895年,台湾爆发“反割台斗争”;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以“扶清灭洋”为旗号的义和团运动爆发

1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纲领,掀起反清革命高潮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颁布《临时约法》

1912一1922年,以“实业救国”为理想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请回答1~3题:

1.材料一、二中的两段话分别与材料三中的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

 

 

2.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前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4分)

 

 

 

3.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前期的爱国主义演进的特点。(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2010年4月,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一行90余人在赴俄罗斯纪念二战期间卡廷惨案的路程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下列历史事件与波兰直接有关的是:①马歇尔计划  ②东欧剧变   ③北约组织成立  ④华约组织建立 

A.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