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
A.美洲 B.欧洲 C.德国 D.英国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的直接目的是
A.共同对付沙俄的威胁 B.帮助意大利争夺突尼斯
C.在全球与英国争夺殖民地 D.对抗法国的军事威胁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A.垄断组织的形成 B.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出现
C.重工业发展迅速 D.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资治通鉴》,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以下对《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
B.经过皇帝钦定,为正史之作
C.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
D.取材广泛,政治、军事、民族关系兼经济文化的历史人物评价都非常翔实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 |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