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总体发展趋势良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总体发展趋势良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教据绘制)

材料二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    (单位:元/人)

 

最低收入户

低收入户

中等收入户

高收入户

最高收入户

1985年

456

551

724

963

1164

2008年

4533

6195

10345

17888

26982

2008年比

1985年增

长(倍)

8.9

10.2

13.3

17.6

22.2

材料三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摘自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1)读材料一图表,1953——1983年这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中间也经历

了几次波折。结合史实,分别概括图表中时期I和时期II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

其原因。1978——1983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什么?(10、

分)

   (2)分析材料二表格所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10分)

   (3)依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重申了哪些经济发展

战略?为实现共同富裕,全会提出了哪些建设性主张?(6分)

 

(1)时期I(1953—1957年) 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分) 原因:进行三大改造;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苏联的经济援助;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奠定基础;国家实现独立自主提供保障。(4分。答出四点即可) 时期II(1959—1965年) 状况:国民经济发展先经历困难,出现下滑;后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分)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后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2分) 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政策。(1分)    (2)现象: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贫富差距逐渐拉大(4分) 原因: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提高;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经济体制不完善;分配方式多元化;分配调控制度不健全等(6分)    (3)战略:扩大内需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2分) 主张:加快发展经济,注重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分配体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注民生、扩大就业(4分,答出4点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以上材料均出自各版本的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明代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生产目的有何不

同?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景德镇“民窑”崛起的原因。(6分)

(3)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根本性变化?(1分)依据材料三说明你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1分)

   (4)如果要进一步了解景德镇制瓷业在近代的发展情况,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信息?(至少答出两种)(2分)

 

 

查看答案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的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①辛亥革命 ②光荣革命 ③工业革命 ④邓小平改革开放               (    )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

    A.电影           B.广播           C.报刊           D.电视

 

查看答案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    )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