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经济情况。阅读1850~1949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表:
你认为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指出:“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标志是 ( )
A.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 B.独立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处理分歧和矛盾
C.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其本质意义在于 ( )
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礼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推动民主法制社会制度的建立 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 )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 )
A.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B.这一说法体现了阶级分析的方法
C.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 D.肯定“中体西用”是合乎历史规律的
对于朱熹的“格物致知”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 )
A.在学习研究中探索自然界万物发展变化的道理 B.通过实际接触研究认识事物的客观真理
C.通过接触事物体认知识、感知理并融会贯通 D.通过实践得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