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见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四: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4分)

2.材料二的行动是针对当时的什么事件? 这一行动有何重要意义?(2分)

3.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3分)

4.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和历史作用。(4分)

 

    1.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条件;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也为其提供了政治条件。(4分) 2.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激起了各地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2分) 3.主张:“因信称义”;“先定论”。共同点:“信仰得救”。(3分) 4.亨利八世离婚案。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保留了较多天主教的成分。(3分) 5.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社会运动。(1分) 历史作用:①政治方面: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②经济方面:宗教改革中天主教被剥夺的财产大多落到了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方面:它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进一步打击了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方面的准备。(3分) 【解析】该题是以宗教改革为主题来进行命题的。 1.考查学生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等进行归纳。 2.考查学生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材料二反映的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主要是针对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其意义是激起了各地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3.考查学生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三提炼概括。 4.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的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离婚案。其特点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保留了较多天主教的成分。 5.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

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二  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

                                                    ——《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三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                                                       ——《二十二史札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变”主要有哪三方面措施?(3分)其中为减少“人民疾苦”,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分)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3分)

3.结合史实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3分)

 

查看答案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1 商鞅舌战图                       图2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五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1分)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你认为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有何主张?(6分)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3分)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四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3分)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1分)

 

查看答案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包税人享有包税权的前提是

A.必须是马木路克                B.必须有很大的政治势力

C.必须能够向政府预付一年土地税  D.必须占有大量土地

 

查看答案

奥斯曼帝国对埃及进行统治是通过 

A.素丹亲自统治                  B.派遣帕夏管理   

C.利用残存的马木路克管理        D.任命穆罕默德·阿里为埃及素丹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10世纪基督教发生第一次分裂:天主教和东正教,分别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B.威克里夫主张用民族语言传教,译《圣经》为捷克文。

C.马丁·路德发表了《基督教原理》,提出其改革主张

D.加尔文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实际上在日内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