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在西南地区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主要原因在于...

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在西南地区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主要原因在于两代君主民族观的差异。明朝皇帝坚持儒家传统夷夏观,对"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有着天然的依赖性,不可能对土司制度作出彻底的改革;而本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因不满儒家传统夷夏观中的民族歧视而对其进行了批判继承,把从唐代就开始萌芽的"华夷一体"的新民族观应用到实际的民族政策中,其结果就是土司制度在清代的基本结束。 

——龙羽《中央政府与西南地区的民族发展》

材料五 

 1945年重庆与四川、西南、大后方工业比较表

项目

重庆

占四川百分比

占西南百分比

占大后方百分比

工厂数

1690(个)

60

51.5

28.3

资本

272.6(法币亿元)

57.5

45.6

32.1

工人

10.65(万人)

58

47.9

26.9

材料六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处西南的重庆作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以重庆为中心,用三年或者稍长一些时间建立起一个能生产常规武器并且有相应的原材料和必要的机械制造工业的工业基地”。

(3)根据材料四分析,明清两朝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上有何区别?(4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二者的社会文化底蕴有何不同?(4分)清代的民族政策对西南地区的治理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4)根据材料五说明重庆在当时大后方工业中的地位?(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原因?(4分)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线建设”的主要特征(3分);归纳三线建设对重庆的影响。(2分)

 

 

 

(3)区别:明代实行“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2分) 清代奉行“华夷一体”的民族平等政策。(2分) 不同:明朝统治者受儒家传统的夷夏观念的影响,推行大汉族主义;(2分)清朝统治者批判的继承了唐代以来的民族平等的观念。(2分) 作用: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终结了土司制度,促进了西南地区发展。(2分) (4)重庆成为大后方的经济中心。(1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迁重庆,政治行政地位提高。(2分)抗战时期大批工厂的迁建。(2分) (5)特征:①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战备 ②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 ③建设内容主要是军工企业。(3分) 影响:推动了重庆的经济发展,(1分) 对缩小东西部差距,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不合理起了重要作用。(1分)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2分)海权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海权对国家的盛衰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明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材料二 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於大局尚无甚碍。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三 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材料四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五 黑格尔说:“中国是一个与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的民族。”由于中国对海权历来持一种和平的态度,使海权处于自发状态,……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交锋历史,其实就是海权交锋的历史。……日本海军认为,要赢得对中国战争的胜利,关键是要迅速充实海军力量,夺取和控制黄海等广大海域的制海权……作为近代中日博弈一个标志性的拐点,甲午战争彻底改变了两国国运的方向。

——《中国历史上对海权的认识及造成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到明清时期中国“成为海上强国的可能从未实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十九世纪中期列强军事侵华在地域上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从控制海权的角度,概括英国为了达到“控制世界”的目的所做出的努力。(4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英国“控制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中日两国关于海权的不同态度。(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夺取了黄海等海域的制海权对远东国际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5)根据材料和上述分析,你认为今天我国应如何对待海权问题?(2分)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失业和贫穷通常是与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联系在一起的两大灾难,但是今天,西欧和北美的千百万人也在深受这两大灾难之苦”,该观点意在揭示“今天”

①第三世界的失业和贫穷与发达国家有关

②发达国家应帮助第三世界解决失业和贫穷

③重大问题往往具有整体性、共通性的特点   

④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时代主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德国历史上曾经两次实现统一,关于德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二战后德国的分裂,是美苏争霸格局的产物

C.柏林墙的修筑是大国对峙的产物

D.20世纪60年代初,民主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查看答案

斯塔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经济上独立即经济上的自给自足逐渐成为西方各国通常公认的民族目标。”这里说的“经济上的独立”指的是西方各国

A.捍卫经济主权                         B.贸易保护主义   

C.国家干预经济                         D.对外经济扩张

 

查看答案

法国国歌《马赛曲》在俄国一度被禁止演奏。但1891年法国舰队访问俄国港口时,俄国乐队高奏《马赛曲》,连沙皇也破例脱帽向法国三色旗致敬。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B.英德矛盾激化

C.三国同盟的威胁                       D.英国光荣孤立政策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