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

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导致上述局面出现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实行余粮收集制

(2)允许自由贸易

(3)允许兴办私人小企业

(4)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A. ② ③   B.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这里的“拐杖”是指:

A. 没收地主土地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查看答案

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采取的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措施是:

A.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B. 摆脱战争,争取和平

C. 将铁路银行、大工业收归国有    D. 由工人对一切企业实行生产监督

 

查看答案

俄国十月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立的特殊局面,而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 二月革命的爆发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 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查看答案

对俄国十月革命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B.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 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   D. 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查看答案

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在西南地区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主要原因在于两代君主民族观的差异。明朝皇帝坚持儒家传统夷夏观,对"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有着天然的依赖性,不可能对土司制度作出彻底的改革;而本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因不满儒家传统夷夏观中的民族歧视而对其进行了批判继承,把从唐代就开始萌芽的"华夷一体"的新民族观应用到实际的民族政策中,其结果就是土司制度在清代的基本结束。 

——龙羽《中央政府与西南地区的民族发展》

材料五 

 1945年重庆与四川、西南、大后方工业比较表

项目

重庆

占四川百分比

占西南百分比

占大后方百分比

工厂数

1690(个)

60

51.5

28.3

资本

272.6(法币亿元)

57.5

45.6

32.1

工人

10.65(万人)

58

47.9

26.9

材料六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处西南的重庆作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以重庆为中心,用三年或者稍长一些时间建立起一个能生产常规武器并且有相应的原材料和必要的机械制造工业的工业基地”。

(3)根据材料四分析,明清两朝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上有何区别?(4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二者的社会文化底蕴有何不同?(4分)清代的民族政策对西南地区的治理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4)根据材料五说明重庆在当时大后方工业中的地位?(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原因?(4分)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线建设”的主要特征(3分);归纳三线建设对重庆的影响。(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