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

材料一: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认为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帮忙。我们当然乐意,在此之后自然有令人满意的收获。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对近代一次中日战争的记录

材料二: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容荣抵达北京后致周恩来的致词为“这次访问,…再一次深深地感到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有着长达2000年丰富多彩的交往历史。然而,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今天,日中两国正常交流已是两国人民经济发展所需….”。

 

材料三: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随后,日本逮捕中国渔船的船员和船长。中日关系陡然升级。据10月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日中关系因为钓鱼岛问题陷入低谷之后,日本各界急于打开僵局。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利用亚欧峰会之机,在走廊“偶遇”温总理,成就了一段25分钟的“走廊外交”。

 

请回答:(1)材料一间接指出当时中国战败的原因,请从领导、民众参与、国际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并从以上三方面分析抗日战争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6分)

 

(2)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请根据恩格斯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谈谈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6分)

 

(3)材料二中田中角荣访华有何重大历史意义?结合国际环境和材料内容,分析为何近代日本给中国造成巨大灾难后,1972年中日关系还能取得突破性进展?(8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走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1)6分,每点1分 ①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领导因素,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民众因素:清政府未发动民众,甚至压制民众 国际因素: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得利益,偏袒日本; ②  抗日战争,中国战争原因:领导因素,中共正确领导,国共合作,两大战场共同抗敌。 民众因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全民团结抗战 国际因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2)6分 ①第一次中国战败推动中国爱国救亡运动高涨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加快民主革命进程如辛亥革命;《马关条约》后,西方资本输出客观带来先进技术,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分,思路:看到西方侵略,客观影响,政治、经济方面回答一方面即可得分。) ②第二次,在民族危亡之际,促使民族意识觉醒;巨大牺牲,赢得国际认同,国际地位提升;牺牲赢得胜利,洗刷民族耻辱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分,只要回答到一点即可) (3)8分 ①标志中日邦交正常化(2分) ②两国关系缓和原因:中国实行友好的外交政策,摒弃前嫌;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6分,答两点即可) (4)影响两国关系发展因素:两国利益;国家力量;对外政策。(2分,前两点即可得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且日断十事,若五条不中,…以日断月,乃至累年,乖谬(错误)既多,不亡何待?                                         

——引自《旧唐书》

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引自《明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司法权归法院,行政权归大总统。…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材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对宰相制度的看法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8分)二者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说明理由(3分)

 

(2)材料三反映中国近代哪一部宪法?其性质地位是什么?(4分)结合内容指出该宪法有何进步性?(4分)

 

(3)比较材料三、四,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映的新中国民主制度有何新特点?(4分)

 

 

查看答案

从1919—2009,九十年的历史探索与实践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2009谱写的历史乐章主题分别是民族

A.觉醒,崛起,独立,振兴     B.独立,觉醒,振兴,崛起

C.觉醒,独立,振兴,崛起     D.崛起,觉醒,独立,振兴

 

查看答案

“中国既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一论述反映新时期外交方针变化表现为

A、独立自主     B、不结盟    C、维护世界和平  D、对外开放

 

查看答案

“这是…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彻底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查看答案

“尽管我们存在肤色不同….但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而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周恩来的这段话是哪一外交活动时提出的

A.1953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    B.1955亚非万隆会议上

C.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          D.1972接见尼克松访华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