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1)材料一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4分)

材料二:孝文帝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颍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弟聘室,命长弟咸阳王禧聘故颍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阳王羽聘骠骑谘议参军颖阳郑平城女,次弟颖川王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次弟始平王勰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祥聘吏部郎中颖阳郑懿女。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

(2)材料二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此措施有什么作用?(4分)

材料三(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治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

——引自《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亢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3)材料三、材料四中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4分)

(4)根据所学,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5分)

 

(1)理由:平城地区民族之间差异很大,且民风强悍,难以文治;(2分)洛阳经济文化发达,迁都洛阳有利于巩固统治。(2分) (2)和汉族通婚姻(2分)。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2分) (3)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改籍贯。(4分) (4)主观动机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3分) 客观上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以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查看答案

王安石变法中,要求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的措施是

A.市易法

B.均输法

C.青苗法

D.募役法

 

查看答案

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收支相抵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 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B. “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 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的局面

D.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查看答案

王安石变法过程中,主要触犯了哪些人的利益

A.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

B.手工业者

C.中小地主

D.农民

 

查看答案

下列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B.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

C.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劳役和赋税负担

D.强兵措施未能扭转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