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作为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4分)作为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4分)

    材料二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他谨慎地观察现实,潜心地研讨百家学说,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儒学体系。

一一摘编自百度

    (2)结合所学说明董仲舒的儒学体系新在何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材料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儒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2分)

 

 

(1)主要内涵:把民众视为邦国之本,强调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4分)     (2)新:把道家、法家、阴阳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6分)影响: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3)儒释道出现相互渗透的趋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分)民生问题是关系国运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上述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涉及政策的积极作用。(10分)

    材料二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中原地区的农业人口大量死亡或迁移,致使土地被大量抛荒,导致农业经济严重衰退。……长期的战乱虽然产生了大量无主的土地,但这些土地大多被强宗豪族霸占,一般的小自耕农仍无法得到足够的耕地。

——许兆昌等著《魏晋南北朝简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晋灭亡后北方农业的基本情况。针对此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材料三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廖矣。”——《旧唐书》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材料三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查看答案

(18分)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竞争尤重人才,中国自古强调得人才者得天下,重视选官制度的革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其中选官制度的改革引人注目。

国家

选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燕国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

楚国

裁免无能多余官吏,奖励军功

秦国

利禄官爵专出于兵

(1)依据材料一,归纳燕、楚、秦三国选官改革的共同点(4分)

材料二《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倪宽传》:“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文章则司马迁、相如,……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其余不可胜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产生上述现象的历史背景(6分)

材料三

    清朝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概括汉、唐选官制度创新的相同历史作用,依据材料,指出唐朝选官改革的局限性。(8分)

 

 

查看答案

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两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时期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某人为平民时常因向人借书而碰壁。他感叹道:“余恨贫不能致,他日稍达,愿刻板印之,庶几天下学者。”待显贵后,他果然兑现了诺言。此事应该发生在

    A. 秦朝    B. 汉代       C. 北魏         D. 唐代

 

查看答案

图为中国古代科技馆网站首页的一部分,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链接,最合适的应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浑天仪           B. 翻车         C. 造纸术           D. 数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