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康有为揭橥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 

材料五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4分)

(2)据材料二说明洋务派对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据材料三说明其认识的局限性。(3分)

(3)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3分)

(4)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其原因。(5分)

(5)你认为在建设现代和谐社会中,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应持何种态度?(2分)

 

(1)态度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1分)。 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思想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3分)。 (2)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 局限性: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导致其难以挣脱传统(1分)(或不主张变革社会制度,继续维护封建统治)。 (3)儒学影响根深蒂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为减少变法的阻力(3分)。 (4)态度:绝对否定儒家传统道德,绝对肯定西方文化(2分)。“ 原因:尊孔复古”逆流;封建伦理道德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影响(3分,任答三点)。 (5)扬弃(或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

②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

③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④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查看答案

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查看答案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呆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哪方面思想主张的萌生?

A.民权主义思想

B.民族革命思想

C.社会革命思想

D.发展实业计划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