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韦斯特《梭伦:残篇36》)

       材料2  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者。(《商君书·说民》)

   (1)依据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商鞅在打击贵族特权上采取的不同策略(2分)及其不同目的(4分)。

 

 

 

 

 

 

       材料3  梭伦改革在摧毁贵族势力与氏族制度方面还不是很彻底,广大下层公民仍被排斥在国家权力之外。在氏族贵族和广大农民对他表示不满的情况下,梭伦借口到国外考察,乘船出国游历。(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教学用书) 

(2)梭伦改革不是很彻底有哪些表现(4分)?你如何评价梭伦改革的不彻底(2分)?

 

 

 

 

 

       材料4  (商君之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卒,太子立(即秦惠王)。公子(嬴)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

(3)据材料4,导致秦民、宗室贵戚对商鞅变法不同态度的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5  公平与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原则。失去了公平与公正往往会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导致社会动荡。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4)列举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中,包含以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措施。(5分)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商鞅在打击贵族特权上采取的不同策略(2分)及其不同目的(4分)。 策略:梭伦-崇尚中庸、不偏不倚  1分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1分 目的:梭伦-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发展雅典民主政治  2分 商鞅-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实现富国强兵  2分 (2)梭伦改革不是很彻底有哪些表现(4分)?如何评价梭伦改革的不彻底(2分)?    表现:仍然维持了氏族残余与贵族特权(2分),表现如下:          ①按土地收入多寡,分公民为四个等级,以等级高低确定政治权利高低 1分          ②按部落选举400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 1分    评价:民主的发展、完善应该是渐进的,不是一步到位的  1分          民主制度的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1分          以追求是否彻底作为改革目标会导致社会的动荡 每一次改革都以解决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目标,不应都去追求“彻底”的目标 (任意两点给2分,其他言之成理者,也可给分)       (3)据材料4,秦民、宗室贵戚对商鞅变法不同态度的原因是什么?3分       奖励耕织,对努力生产、收获多的免除徭役 奖励军功,废除了宗室贵族的世卿世禄制,一些下层人物因军功地位上升 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权    (4)列举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中,包含以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措施。(5分)       梭伦改革:解负令、财产等级制、民众法庭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       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王安石变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每答出一点、给1分,本小问给分不超过5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2分)经济、政治发展影响、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汉武帝为解决西汉中期的社会问题,采取了哪些文化措施(4分)?    

 

 

 

 

 

      材料1  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摘引自黄仁宇著《现代中国的历程》P.36~43)

材料2  清朝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对历代正史中受儒家伦理熏陶而累世同居的、并受政府褒奖的孝义之家的代表人物进行统计,以宋朝的人数最多。(转引自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P.166

      宋代士绅阶层人数增多,常常通过教育进行规训,以家规、家礼、族规、乡约之类的规定,通过童蒙读物的传播,甚至通过祭祀以及仪式中常常有的娱乐性戏曲、说唱,把上层人士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广泛地传递到了民众之中…… (摘引自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二卷,P.275)

(2)据材料1,理学对儒家思想有哪些新发展(4分)?这些发展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2分)?    

 

 

 

 

 

 

   (3)依材料2,宋朝时期怎样推动理学思想逐步深入到古代中国社会各地区、各阶层的(6分)?

 

 

 

 

 

 

       材料3  新航路开辟后,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带来当时西方的一些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遗憾的是,由于双方都坚持各自的宗教理念和礼仪,不能通融,清朝雍正统治时期,这次平等的对话交流无疾而终

第二次的中西文明相遇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西方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各层面的文明都逐步传入我国。面对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冲击,这一时期的中西文明交流是不平等的,中国处在明显的弱势的一方、带有被动性。这次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转型。(摘引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P.10~13)

   (4)从整体史观(即全球史观)的角度完成中西两次文明交流对比表的内容(10分)

 

 

背景(4分)

地位(2分)

内容(2分)

影响(2分)

第一次

 

 

 

 

 

 

第二次

 

 

 

 

 

 

 

 

 

 

     

 材料4  纵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可以发现,任何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支撑,技术和制度只是文化土壤上长出的智慧之果。(古代)中国高度重视和发展了领先世界的农耕文明,也创造了雄视天下的文化繁荣和经济积累。当西方国家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推动工业革命而逐渐崛起时,中国因文化的保守和落后,错失了两次产业革命的机遇。30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也肇始于思想和文化的解放,带动了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让中国抓住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从而实现了工业的崛起和经济的腾飞,进一步印证了文化的力量。(曾昭俊《“文化兴国”战略与中华民族复兴》)

(5)依据材料4,说明中国实施“文化兴国”的理由是什么(4分)?你认为当今中国已具备了哪些文化兴国的条件(2分)?    

 

 

 

查看答案

西方近代人文精神中摆脱了宗教神权、专制王权束缚的是

   A.智者学派、启蒙运动                           B.人文主义精神、理性主义精神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查看答案

以下对毛泽东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先解决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问题            

B.找到了改变“半殖半封”命运的道路

C.形成了系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D.找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查看答案

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以改变中国,经历了“变器-变事-变政-变道”演进。据此回答20~22小题

1.“变器”主张出现的原因

   A.西方工业革命,中国鸦片战争失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C.洋人占领北京,太平天国打击                   D.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瓜分

2.将“变政”主张最早付诸实践的是

   A.早期维新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立宪派

3.“变道”就是改变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张是出现在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以民主共和救中国       

B.辛亥革命后,以民主、科学救中国

C.辛亥革命期间,以三民主义救中国              

D.五四运动后,以马克思主义救中国

 

查看答案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列代统治者为确保儒学独尊地位采取的相同措施中没有

   A.兴办教育,以儒学教化天下                     B.儒学经典为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

C.以儒学改造佛学,促进佛学新发展               D.任用儒生为政治舞台的主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