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早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1)阅读下列引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的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哪一则材料的可信度更高?说明你的理由。(4分)

(2)   列图表材料,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了哪些重大后果?归纳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结合图一、图二说明这两类图表材料在历史学习中的共同作用。3分

6ec8aac122bd4f6e

图一:历届联大在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中支持中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三和图四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三类型的材料与图四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4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4)综合上述材料,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并指出其中最具客观性的三种材料类型。(4分)

 

(1)影响:推行冷战政策。(1分)原因:制止美国的侵略政策。(1分)材料一的可信度更高,因为它是第一手材料。(2分) (2)后果: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冲击了两极格局。(1分)现象: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活动。(1分)作用:具有形象性和客观性(类似表述均可)。(1分) (3)图三:德国统一,两极格局逐渐解体。(1分)图四:当今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和中国成为当今主要国际力量。(1分)不同:图三属于实物型材料,历史信息更丰富,且更具形象性和客观性。图四是经过后人整理的材料,属于文字类型的图示材料。(2分) (4)线索:两极格局的建立到解体;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到加强。(2分)类型:遗址、原始照片或影视材料、原始材料等。(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列提示,完成有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缺少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另一方面又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3分)

(2)   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代表的历史含义。(4分)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的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辛亥革命

孙中山

B

C

南昌起义

周恩来、贺龙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A:                                 B:                              

C:                                 D:

(3)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2分)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查看答案

辩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列要求完成辩题为“十月革命的成败”的辩论任务。

(1)阅读下列材料,指出这一材料在辩论过程中有何作用?请归纳材料中能够支持反方论

80多年来,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早在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他们的主要论据是当时的俄国不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不具备发生革命的物质条件。这一观点后来并未销声匿迹。近年来,在苏联解体的背景下,这种观点又有所发展。一些学者把苏联解体的根源与十月革命联系起来,把前苏联面临的种种政治、经济危机归咎于十月革命。

(2)辩论过程中,如果你持正方论点,为批驳反方论点,你将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3分)

(3)如果把上述辩论过程(从启动到结束)分为四个环节,请分别写出这四个环节的主要任务。(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秦朝“帝国结构”的主要表现。材料中的“……”具体指什么制度?(4分)

(2)你如何理解“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2分)

(3)“这种帝国结构”在清朝时期有何调整?这种调整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在《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中,都涉及到的是

①开埠通商 

②开办工厂 

③割占土地 

④战争赔款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