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政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从人治到法治体现了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阅读下...

政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从人治到法治体现了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一摘自人民网文章《人类政治文明的源起及其演进》

材料二  “近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 ……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材料三  “‘宪法’二字,近时人人乐道,便是满清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自惊自扰。…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选自白海军著作《2049——相信中国》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视角来剖析和解释“国家政权”的?从这个视角看,古代中国的西周、秦朝政权各有什么特点?(5分)

(2)材料二的“秘密会”是指什么?据材料分析当时清政府“仿行宪政”的主要目的。(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孙中山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态度及其理由。(不得摘抄材料)(6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外部影响、探索阶级、改革内容等方面分析近现代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的特点。(6分)

 

(1)地域。(1分)     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有较大独立性,中央与地方结成一种松散联盟。(2分)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管理,真正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2分)   (2)中国同盟会。(1分)     主要目的:分化瓦解革命党,遏制革命,维护统治。(2分)   (3)态度:坚决抵制和反对。(2分)     理由:清政府预备立宪是欺骗人民的;国民追求自由、平等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容;只有实行民主共和,才能消除争当皇帝而引起的内乱;实行民主共和,建立国民政府是革命的根本目的。(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主要特点:     ①西方政治文明逐渐传人,受欧洲文明影响较大;     ②资产阶级率先进行政治变革的实践活动;     ③历经了由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向社会主义政治的转变;     ④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九十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缔造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领导中国走上复兴之路。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的特别之年,各地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已经拉开序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先生的民族观。(6分)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如何理解“……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8 分)

(3)谈谈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的现实意义。(4分)

 

 

查看答案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17年4月,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并且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列宁这一想法被打破是在

    A.二月革命后                           B.七月事件后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后                   D.宣布退出一战后

 

查看答案

晚清时期一个中国驻外使节在日记中写道:“昨夜叛勇已入巴黎,约千万人,哗言鼓噪,声言将吏、兵二部大僚,并民勇将军、巴黎提督、按察司皆改用其党。各官畏惧,皆避往凡洒(凡尔赛)等处,巴黎遂无主矣”。这则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和会                   B.普法战争

    C.巴黎公社革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查看答案

英国思想家H.柯尔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写道:“无论是圣西门、傅立叶或欧文,都根本没有想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作为两个在经济上对立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更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要牵涉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作者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在于

 A.对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视而不见         B.没有变革西方社会的可行性方案

 C.未从革命或阶级斗争的角度思考         D.对资本主义制度缺乏深刻的批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