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 还是可以萌发”。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树断了”是指推翻了封建制度 |
B.“树墩”是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
C.“树墩”是指封建正统思想 |
D.“可以萌发”指民主共和观念的滋长 |
下列言论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①“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②“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④“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统治者重视的是孔子的什么本质思想
A.追求天下为公 |
B.崇尚秩序 |
C.主张仁政 |
D.天人感应 |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中共十四大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和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4分)
(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4分)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观点的相同之处。(2分)
(10分)
重大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往往以思想解放为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是他们的代表,中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摘编自《17-18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比较》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此后,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前赴后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
——摘编自《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2) 五四运动以前,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进行了尝试,中国资产阶级提出怎样的救国方案 ?(4分)
(3)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走自己道路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4分)
恩格斯说,他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所说的他的作品是
A.《唐璜》 |
B.《巴黎圣母院》 |
C.《人间喜剧》 |
D.《战争与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