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

(14分)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1)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以上材料中的哪个时代?列举下列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 

序号

方面 

举例

历属时代

1

政治制度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

经济建设

 

3

文化政策

 

材料二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的第一次国庆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新华网》

(2)“小平您好”表达了亿万群众爱戴领袖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

材料四   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4)据材料四指出:1957—1962年、1980—1997年我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  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1)时代:革命立国时代。史实:经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文化政策:提出“双百”方针(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原因: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3)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减少。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或左倾错误)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粮食减产。 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 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史。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2)题要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的重大决策加以归纳。第(3)题,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农村——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4)题,说明变化时注意数据的变化即可,分析各自原因时注意结合当时的各项措施、手段,说明是否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曾经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

(3)较之材料一、二,材料三的内容又有何进步之处?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关系?有什么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   

A.把人从禁欲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C.把人从罗马教皇束缚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整个西欧的根源是(    )   

A.商品经济在西欧迅速发展

B.近代民族国家普遍形成

C.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普遍出现

D.封建统治日趋衰落

 

查看答案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 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 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 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 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查看答案

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