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 每日凌晨, 两街巷门上行百市, 买卖热闹”。
——(宋)吴自牧《梦粱录》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杂赋》
材料二: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材料五: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3)
(2)结合料三,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3)材料四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全球通史》中“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4分)
(4)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经世致用”
C.“工商皆本” D.“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
C.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