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9分)材料一 艾赛亚·柏林曾说:“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

(9分)材料一  艾赛亚·柏林曾说:“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四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1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 (5分)

 

(3)归纳指出材料四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 同时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3分)

 

 

(1)起因:以牛顿力学思想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1分) (2)含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5分) (3)看法:开启民智。 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 (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认识有何不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6分)

 

(3)通过以上对东西方思想文明的对比,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分)

 

 

查看答案

(13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思想认识对历史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儒家思想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智者学派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其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差异对人类历史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 (4分)

 

材料三  伏尔泰对孔子推崇至极。他看到,儒学用自身道德伦理来协调人间事物,不宣传神怪,这比欧洲由“上帝”来支配要进步得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就是“博爱”的本义,这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2)据材料三,指出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儒家文明? (2分)

 

材料四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抨击孔子的原因。 对比材料三、四,指出两者对孔子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4分)

 

(4)综合上述内容,以“思想认识与历史发展”为题写一则小论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③字数在100字左右。(3分)

 

 

查看答案

(13)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进行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苟况《苟子·性思》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 (4分)

 

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侧重点及目的有何不同?(5分)

 

 

查看答案

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②”里应该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查看答案

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可用于研究抗日的诗句是

A.“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