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从本质上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要求
A.用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市场 B.在中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C.在中国大规模的投资设厂 D.利用传教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