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吾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四: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明末李贽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五: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政治思想,并指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政治主张的原因。(4分)
(3)指出材料三是谁的观点,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材料四中出现与材料三中截然不同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4)根据材料五,结合欧洲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的原因。 (6分)
s5u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此是:
① 土地改革 ② 人民公社化
③ 农业合作化 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据记载,1882年李松云的上海均昌船厂在其制成的一艘小艇上,“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种现象说明民族工业:
①力量弱小
②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③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④为了谋求生存,只好寻求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官府的庇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陈独秀在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认为的“变”主要是指 ( )
A.变革思想观念 B.变革政治制度
C.变革教育制度 D.变革经济制度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