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3分)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2分)

 

 

 

( l )三个阶段: ① 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结果失败。(2 分) ② 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2 分) ③ 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2 分) ( 2 )原因: ① 政治: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 )的阻碍。(1 分) ②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 分) ③ 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1 分) ( 3 )理【解析】 材料一、二及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开拓创新;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 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难,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已能驾驭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应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工,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 :   在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现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了什么认识?其依据何在?(4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从日本的发展中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4分)

 

 

 

(3)李鸿章和康有为为什么会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不同的认识?(3分)

 

 

 

(4)李鸿章、康有为的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成功实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出现了启蒙思想运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与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共同因素。(6分)

 

 

 

 

 

 

 

(2)概括东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分)

 

 

 

 

(3)17世纪中国的启蒙思想只能称作“中世纪末的产物”而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却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东西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吾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四: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明末李贽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五: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政治思想,并指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政治主张的原因。(4分)

 

 

(3)指出材料三是谁的观点,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材料四中出现与材料三中截然不同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4)根据材料五,结合欧洲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的原因。 (6分)

s5u

 

 

 

 

查看答案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此是:

① 土地改革                        ② 人民公社化

③ 农业合作化                      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查看答案

据记载,1882年李松云的上海均昌船厂在其制成的一艘小艇上,“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种现象说明民族工业:

①力量弱小

②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③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④为了谋求生存,只好寻求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官府的庇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