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B.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社会契约论 B.三权分立说
C.人民主权说 D.天赋人权说
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一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由此可见,公元前5一前4世纪的希腊
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
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
C.中央集权,重视思想统一
D.思想民主,人文色彩很浓厚
郑板桥评价黄慎一幅画:“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由此可见,郑板桥
A. 赞赏绘画的求真风格 B.肯定作者的忘我精神
C.抨击文化专制的桎梏 D.赞赏文人画抒情写意
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