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晋语九》载:“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与叔鱼以求直(按: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材料表明了( )
A.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 B.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渐遭破坏
C.战国时期的政治日趋腐败 D.统治阶级制定严酷的法律来保护其阶级利益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这一材料反映了 ( )
① 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③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一些劳动产品
④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其曾祖父无泽曰:“无泽为汉市长。”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司马迁的曾祖父从事的是 ( )
A.商业管理 B.军事管理 C.行政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
我国古代的封建城市的功能经历了政治→经济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体现了中国的商品经济的繁荣。我国古代的城市职能经历了从政治→经济转变的大体时间是( )
A.隋唐 B.两宋 C.元朝 D.明清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着人们迈进了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当时思想家(艺术家)的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3分)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1)材料一中三幅图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有何特点?(2分)
材料二 中学为其本,西学为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者多,议院立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是哪个阶层的主张?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12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五 (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根据材料四、五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的态度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4分)
(4)材料六所示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三个历程,这三个历程中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