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所有的布匹都按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什么地位?(2分)英国的这种国际地位是怎样形成的?(6分)随着工业化在欧美的扩展,这种国际分工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生产经营方式?(1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3分)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经济思想。(2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3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长期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
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 )
①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②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③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农业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②传统小农经济开始成长
③江南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