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

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幅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

① 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         ② 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③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④ 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查看答案

《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基雅维里在讨论共和的《李维史论》中说,人性的软弱使民众难以抵抗腐的

诱惑,他们不易为共和做牺牲,反而更容易被专制权力所网罗,“为了一点小恩小惠就成为专制的帮凶”。而且,就像罗马共和晚期恺撒称帝的时候“民众懵懂无知,居然看不到正在

套到自己脖颈上的缳轭”。现在人们回顾共和在中华民国初期的失败,往往归咎于强权人物对共和制度的破坏。制度的失败总是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使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几乎被完全忽略。……1911年的共和革命是在一个人民不自由对自由非常缺乏了解的国家里发生的。中国很幸运地有了像孙中山这样的“贤明之士”,但是,仅仅这样的贤明之士,并不能解除共和的危机:“假如因腐败而衰落的城邦能够东山再起,那也是因为当时正好有德行好的人在世,而不是因为维持着良好秩序的集体德行。此人一死,(国家)便会重蹈覆辙。”

    ——徐贲《辛亥革命历史教训:腐败的国民乃是共和制度杀手》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精神是文明的最根本方面,“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精神既具,则形质自生,精神不存,则形质无附,然则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他又结合中国传统的元气论对其作了进一步发挥。他将精神分为形质之精神和精神之精神,政治法律制度等可见可闻但不可触摸,为形质之精神,而“国民之元气,则非一朝一夕所致,非一人一家之所可成,非政府之力所能强逼,非宗门之教所能劝导,是之谓精神之精神。”元气是文明的根本,更是立民进而立国的根基,“国于天地,必有以立。国所与立者何?日民而已;民所以立者何?曰气而已。”不管中国还是日本,文明的程度都不如欧美,学习西方,根本的是要学习西方文明的精神,尤其是中国旨在学习西方技术和制度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不成功,这就使粱启超更加相信学习西方精神的重要。但是如何学习西方的精神呢?“求精神之精神,必以精神之精神而感召之。”

    ——王敏《启蒙与反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包括哪些?对

“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如何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形质之精神和精神之精神”是什么?并分析梁启超为什么“相信学习西方精神的重要”?(6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

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

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一“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

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2分)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6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

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

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

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

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材料二: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

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

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

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次文化融合?两次文化融合的原因和结果有何不

同?(6分)

 

    (2)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