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A.满清政府垮台 B.专制制度结束 C.中华民国成立 D.封建制度结束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D.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下列中共会议有关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A、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中共七大——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设想
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
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该图是二战时期日军在亚太地区的兵力分配表,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战场 |
东南亚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
35个师团 |
10个师团 |
7个师团 |
37个师团 |
15个师团 |
111多万人 |
不到10.9万人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打击了敌人
C.日军在整个亚洲都发动了侵略战争 D.日军不断向中国战场大规模增兵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