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医、京剧和中国画都是国粹。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黄帝内经...

中医、京剧和中国画都是国粹。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清朝同治、光绪年问,京剧走向成熟

D.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他的真实意图是(    )

A.限制君权

B.消灭君主制度

C.宣扬“天赋人权”

D.维护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启蒙读物《三字经》开篇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中国最早主张 “性本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3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

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3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3分)

 

(4)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阿尔伯(1404~1472年)说:“大多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一摘自马克尧《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二:诗人但丁(1265~1321年)很早就说过,“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人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摘自马克尧《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三:卢梭在他的小说《新爱洛绮丝》中,借一位开明贵族之口说: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头衔有什么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凡是在贵族阶级显赫不可一世的国家里,除去专制的暴力和对人民的压迫以外,还有什么?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这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举世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 然则,哪些限制是有碍启蒙的,哪些不是,反而是足以促进它的呢?——我回答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分)这些观点产生的相同原因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三、材料四的主要思想,(4分)与材料一、二相比,有哪些新发展?(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传孟子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鲁国、滕国、薛国等。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

——译自《孟子》

材料二:苏格拉底坐牢时,听见隔壁牢房里有个新来的犯人在哼歌,那是一首新歌,他以前从未听过。苏格拉底急忙请求唱歌的狱友教他那首新歌。

监牢里的人都知道苏格拉底是死囚,行刑日期迫近。听了他的请求,唱歌的囚犯很吃惊:“您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处决了吗?”

“我当然知道。”苏格拉底轻松地回答。

“那您为什么还要学新歌呢?”狱友不解地问。

这位伟人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

——《环球时报》2005年09月12日 第二十版( [美]安东尼·曼罗  王悦 编译)

材料三:“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哥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孟子的“仁政”学说为什么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2分)

 

(2)材料二中苏格拉底临近死期还要学唱新歌包含了他怎样的信念?(2分)

 

(3)孟子和苏格拉底的遭遇反映出当时中国和希腊的学术研究面临的共同难题是什么?(2分)

 

(4)归纳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予以简要评价。(7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