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循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之艰辛、实现近代化的历程之坎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化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的内容:把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要求三权分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
材料三: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935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四: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内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4分)
(2) 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的哪一学说?这一学说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3) 材料三中“康梁之徒”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 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这场反封建斗争有何特点?这次向西方学习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与该诗是同一创作风格的美术作品是( )
A B C D
“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持这种观点的应属于哪一传统美术流派的主张
(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自由和理想是人们的一种向往。”在19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就有一位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写了一篇鼓励人们去为这种追求而抗争的文学著作,指出应是下列哪一篇( )
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B.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C.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D.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教授履历反映了( )
A.“教育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高考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