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下列文献中,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符合这一说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大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段话评价的是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学派与其他学派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9分)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采取了什么外交方针?(2分)
材料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2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2分)
材料四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与本届世博会的,既有周边睦邻,也有远方来客;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有国家机构,也有国际组织。
材料五 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新中国外交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