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                                   ——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

材料二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

材料三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北魏不断迁都的原因是什么?(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表现。(5分)

(3)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的?(7分)

 

(1)过程:由盛乐迁至平城,再迁至洛阳。 特点:不断南迁。 原因:①北方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外来威胁严重;②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③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8分) (2)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5分) (3)影响:与汉族完全融合,历史上的鲜卑族最终消失。 认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必然会被中原的文明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发展。(7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 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12分)

(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通过王安石变法我们可以总结和吸收的一个重要教训是(  )

A.从善如流  B.赏罚必信     C.用人得当   D.戒急戒躁

 

查看答案

图2所示是宋朝的神臂弓,王安石变法中负责生产和管理这一兵器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盐铁部   B.度支部     C.户部    D.军器监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实行兵农合一,保证军粮的供给

B.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强国防力量

C.改变更戍法,提高武将政治地位

D.军权更集中,消除割据经济基础

 

查看答案

21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段材料说的是(  )

A.市易法     B.青苗法          C.募役法     D.农田水利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