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它(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创建皇帝制度  

C.创建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D.统一全国和创建中央集权制

 

D 【解析】材料“虽死犹存”是对秦朝对后世影响的表述。结合所学知识主要是指秦朝对全国的统一及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查看答案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该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提倡一夫一妻                            B.规范诸候们的婚姻

C.维护宗法制度                            D.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查看答案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中国维新派的著名领袖,康有为亲自编撰了《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彼得变政记》、《法国革命记》等书,并在1898年陆续送呈光绪御览。

材料二:  康有为写道:“臣读各国史,只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翁,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革变频仍,迄无安息,遂入洄渊,不知所极。”后来又在《法国革命史论》中写道:“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两千年,与法国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既不类,倡革命而言压制者已类于无病学呻矣。”

---《中国近代史料选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编撰《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彼得变政记》等书并送呈光绪帝的意图是什么?(2分)与其在材料二中阐发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2)康有为在材料二中引述的历史史实是否完全准确?请做出你的判断,(1分)并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他们不准把《物种起源》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图书馆内。1864年,有30位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达尔文。                         

一一摘自《科学蒙难集》

材料二 :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材料四 :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播出,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哪些冲突?(2分)

(2)据材料二和三,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2分) 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你的认识,分析袁隆平和钱学森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3分)

(4)根据上述材料,从科学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两个方面,概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作用。(5分)

 

 

查看答案

(17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1)材料一中董仲舒对君权的论证体现了什么特点?(1 分) 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一说明理由。(2分)

 

 

材料三: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我已做过彻底地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

(注: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传教士,曾在中国长期居住。)

材料四: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

 

(2)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是什么?(2分) 就两段材料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请说明理由。(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4分)

 

 

材料五:尚明轩(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顾问)曾说:“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

        1982年12月14日,邓小平在会见台籍政协常委时强调:“台湾讲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有各种解释,真正实现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是我们。你们会熟悉建国以来我们所经历的事情,熟悉这方面情况很重要,我们走的路是曲折的。现在可以说,三中全会以来走的路证明是对的。”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3分)结合相关史实说明邓小平所说的“真正实现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是我们”。(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