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查看答案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数目时,收集了以下几类资料:(    )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学家的论文                  D.秦简的记述

 

查看答案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   )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     

C.监察制度建立                  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10分)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天文历法等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

——《清圣祖实录》卷62(康熙十五年i1676年谕令),

    材料二  论者以古法今法(指西法)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术也。

——康熙帝《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材料三  乾隆年间钦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论《寰有诠》时曾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也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

——李建军《影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科学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康熙皇帝对古法与西法的认识前后有何异同?(4分)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乾隆皇帝对西学的态度带来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 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4分)

  

 (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