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出土了震惊中外的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兽面纹铜瓿等精美青铜器的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西周遗址,考古代发掘又获得新发现,从西周到宋代不同时期的多个居民生活区、农业生产区重见天日。……古代人民的生活轨迹从西周到宋代有了完整的体现,这是研究炭河里历史文化的一个重大发现。该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不可能 ( )
A.铁农上们 B.纸张 C.丝织品 D.珐琅彩瓷器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 )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西塞罗认为,“法律是由大自然确立起来的,通过健全的理智方能发现,而且对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样有效”。下列符合其观点的说法有
①自然法原则 ②理智原则 ③恒久性原则 ④时代性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制度因素是
A.世官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独特的中国文化有不少特点……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们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将姓氏置于个人名字前面可能是因为
A.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B.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C.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 D.男尊女卑观念
36.(24分)
苏格拉底与孔子是同时代的思想家,他有“西方孔子”之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去声,差等),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孔子
材料二;“ 知识即美德,愚昧是万恶之源”。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关于个人修养的角度(4分),结合政治背景分析其局限性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苏格拉底个人修养的途径(2分)。结合史实分析其影响(6分),参考材料一指出这种个人修养途径在18世纪是如何得以完善(2分)?
(3)根据材料归纳出二者思想的异同。(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