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他 A.“仁政”的思想 B.“...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他

A.“仁政”的思想

B.“民本”的思想

C.“性本善”的思想

D.“致良知”的思想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

D.王阳明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该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查看答案

古希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蕴含着人文主义思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柏拉图认为)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个学说被人理解为指的是每个人都是万物的尺度,于是人们意见分歧是:就没有可以依据的客观真理可以说哪个对、哪个错。这个学说本质上是怀疑主义的。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就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他”是谁?属于哪个派别?如何评价他的学说?(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6分)

(3)指出材料三作者对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分析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对18、19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8分)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德】亚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争夺。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孔子为重建古代文化所作的工作? (3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出现哪些变化?(8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