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 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
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称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B、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C、编译外国的书籍,重新认识世界 D、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WikiWiki 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是“快点快点”。它是一种多人协作的网络超文本系统,由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所创。它可以多人维护,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中国将这种互联网概念称为“维客”“维基”。这主要体现了
A.经济一体化格局的精髓 B.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本创意
C.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冲击 D.工业化带来的多元文化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