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局势这样预测:“自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材料二

①  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停滞不前”?(4分)俄国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2分)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三种描述哪一种描述较为客观并简述其理由。(4分)

 

(1)理【解析】 农奴制盛行,工业发展落后。(4分) 改变: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2分)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2分)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任答一观点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海国图志》一书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材料二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三  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四  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他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宿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回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分)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3) 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何相同之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中国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

70%

58%

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l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年——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分)

 

查看答案

为研究毛泽东的思想变化过程,某研究者收集了以下史料:

史料一 : (注释: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注释:)。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注释:)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自述》(1936年6月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

    史料二:下图为1911年8月1日《民立报》的影印件,记有“七十二烈士”的报道。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史料一中有三处(标有①②③序号)需要注释,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校勘和注释。(3分)

(2)依据史料一,毛泽东当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属于什么性质?(2分)

(3)毛泽东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及毛泽东三者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不同?(8分)

 

查看答案

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 

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北宋韦骧在《钱塘集》中对王安石变法写诗颂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实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该诗涉及到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有(   )

①青苗法           

②免役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市易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