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2分)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8分)
(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4分)
(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2分)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2分)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该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
|
1913年 |
1938年 |
1973年 |
法国 |
8.9% |
23.2% |
38.8% |
英国 |
13.3% |
28.8% |
41.5% |
美国 |
8.0% |
19.8% |
31.1% |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的“关键词”,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
B.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
C.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
D.雅尔塔体制、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