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诗词中不乏励志佳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安能摧眉折腰事...

中国古代诗词中不乏励志佳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等等,上述佳句对应的文学体裁,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汉赋、唐诗、宋词                    B.楚辞、唐诗、宋词

C.楚辞、汉赋、唐诗                    D.诗经、楚辞、唐诗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9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以法为本”  

C、“尚贤”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查看答案

该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部分体育项目的图示,其构思主要取材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楷书

B.草书

C.小篆

D.行书

 

查看答案

(20分)历史的进程存在普追规律,历史的大势又是“一”与“多”的综合,历史演进的普遍法则是通过诸多特殊道路得以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美国、德国各自通过怎样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扼要分析这些道路产生的共同原因。(9分)

 

(2)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由“一”走向“多”在政治方面的表现,这种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

 

(3)1990年代以来,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都在加强,中国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内政与外交,积极融入这种趋势,试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经济与外交的重大史实说明。(4分)

 

 

查看答案

(14分)西欧从15世纪以后,逐渐确立了领先世界的优势,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懈的制度、思想、科技的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受邀请后率大军在英国登陆……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     ——《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她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知识经济与现代化》

材料四  科技、工业和政治领域内发生的这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政治制度方面有哪些创新?(3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主要表现。(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17—19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哪几次转移并简要概括历次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3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西方是如何确立其优势地位的?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组成……但是,随着1 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光明日报》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四 1924年2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似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世界的文明要进步,人类的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太不适宜,所以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是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来讲世界主义。”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态的背景。(6分)根据材料一,比较民族主义在19世纪中期前后的区别。(4分,不得抄录原文。)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3)从上述材料对“民族主义”概念理解的角度,理解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孙中山反对世界主义的理由。此时,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何重大动作?(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