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夫史官者,必求傅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居其位,百官众职,咸所贰焉。是故前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无不察也;人事之纪,无不达也。内掌八柄,以诏王治;外执六典,以逆官政。书美以彰善,记恶以垂戒,范围神化,昭明令德,穷圣人之至赜,详一代之亹亹。”
——《隋书·经籍志·史部序》
材料二:刘知几揭橥作史三长:才、学、识。章学诚认定三者得一不易,兼三尤难,而更增一德字。
——柯灵《散文欣赏的多维空间》
材料三:盖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其大弊在不知朝廷与国家之分别,以为舍朝廷外无国家……,史之精神维何?曰理想是己,……作史者苟能勘破之,知其以若彼之困,故生若此之果,鉴既往之例,示将来之风潮,然后其书乃有益于世界,今中国之史但呆然日: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至此事何以生,其远因何在,近因何在,莫能言也。其事之影响于他事或他日者若何,当得善果,当得恶果,莫能言也。
材料四: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材料五:夫所以必求其公理公例者,非欲以为理论之美观而已,将以施诸实用焉,将以贻诸来者蔫,历史者,以过去之进化,导未来之进化者也。吾辈食今日文明之福,是为对于古人已得之权利;而继续此文明,增长此文明,孽殖此文明,又对于后人而不可不尽之义务也;史家所以尽此义务之道,率其例以增幸福于无弱也。
——梁启超《新史学》
(1)分析以上史料所蕴含的思想内容。(3分)
(2)章学诚所说的史德指什么?(1分)他为什么要在刘知几的作史三长之外特设史德的要求?(1分)
(3)材料三中,作者批评了旧史学哪些弊病?(2分)
(4)材料四所说的“公理公例”指什么?(1分)
(5)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作者的史学主张。(2分)
(6)材料五中,作者认为史家的职责是什么?作者理想的“新史学”是什么?(2分)
(7)作者批评旧史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分)
泽被后人、永照世间的理性光芒(12分)
材料一: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材料二: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一一摘自《大国崛起》
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对伏尔泰的评价?说明你的理由。(3分)
(2)材料二为什么说“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3分)
(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史实简要概括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的。(6分)
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移民城市。(8分)
材料一 青浦崧泽村考古发现的彩陶猪、玉器和陶壶
材料二
材料三 上海公共租界筑路情况:(沪西)1864年筑Jessfield Road(万航渡路);1901年筑Brenan Road(长宁路).Hungjao Road(虹桥路)、Rubicon Road(哈密路).Robinson Road(长寿路);1903年筑Kiaochow Road(胶州路)……
问题:
1)考古发现说明上海在____石器时代已经有了文明的雏形。材料一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要考证崧泽文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史料进行印证? (4分)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4分)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机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耳。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冉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地贷,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权利。……臣拟遵振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62年)
材料三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
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3分)
(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3分)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注意:回答本题时,不得照抄原文)(6分)
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等都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9分)
(1)儒家学说的产生、发展、演变经历了哪三个阶段?(3分)
(2)简析儒家学说发展、演变的社会背景。(6分)
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和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工的服装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政治地位高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