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①工商业比较发达 

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查看答案

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穆拉比法典》出自于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所谓“三大阶段与两次转型”: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两次转型,分别是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这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问题:(25分)

(1)依据材料二,指出“两次转型”在原因和方式上存在怎样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二,选择“两次转型”中任一次,试述这一转型是如何完成的?(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某一“社会转型”历史时期的理解。(15分)

 

查看答案

以下是前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几组言论,请回答相关问题: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1949~1963)阿登纳认为:从历史来看,欧洲大陆之所以一直就战乱频仍,动荡不安,主要是由于各国争霸欧洲造成的,尤其是德法两国之间的争夺。“德法之间的紧张关系,给世界造成了……灾难”,因此,如果这种争夺不停歇,即“德法两国不能真正和解,欧洲就不会太平”。阿登纳还认为,近代以来欧洲大陆短暂的和平与稳定,主要是依靠国家(集团)之间的均势,即力量的平衡来维持的。这个平衡体系是“从17世纪到18世纪初逐渐形成的”,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均势……并非总能使和平得到维护”,而且均势的可变性很大,“很可能是脆弱的”。因为各国出于自身不同的利益或者某国随着力量的强大而不满足于均势现状时,都会使均势被打破,从而导致战争。

——《新全球史》

问题:

(1)概述近代历史上,德法两国之间有过怎样的“紧张关系”?(5分)

(2)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均势”为什么是“脆弱”的(4分)

(3)在“阿登纳时代”,是如何为欧洲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努力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李鸿章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有何术能负其责?”

问题:

(1)文中的“破屋”是指什么?(1分)

(2)“破屋”之“破”主要表现在哪里?(2分)

(3)李鸿章“一辈子”办了哪些“事”?任举2件并作简要评价(6分)

(4)李鸿章自诩为“裱糊匠”,但也有人称其为“开拓者”。你怎么看?(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